目睫之论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肤浅的见解。
出处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·扬子<法言><太玄经>》:“雄作《太玄》以拟《周易》,或者比之吴楚谮王,顾非伪乎,此目睫之论也。”
例子清·钱谦益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:“学者于涑水、新安奉为丹书,独反唇于河汾之元经,则目睫之论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ù jié zhī lùn
注音ㄇㄨˋ ㄐ一ㄝˊ ㄓ ㄌㄨㄣˋ
繁体目睫之論
感情目睫之论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自谦等。
近义词妇人之见
反义词深谋远虑
英语shortsighted view(superficial idea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饱经沧桑(意思解释)
- 薪贵于桂(意思解释)
- 死灰复燃(意思解释)
- 迩安远至(意思解释)
- 林下风致(意思解释)
- 死要面子(意思解释)
- 枝对叶比(意思解释)
- 乌合之众(意思解释)
- 炙手可热(意思解释)
- 香销玉沉(意思解释)
- 白日见鬼(意思解释)
- 空口无凭(意思解释)
- 庖丁解牛(意思解释)
- 民不畏死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释)
- 融会贯通(意思解释)
- 雷霆万钧(意思解释)
- 恐后争先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- 无穷无尽(意思解释)
- 欢聚一堂(意思解释)
- 单刀直入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- 走过场(意思解释)
- 纷红骇绿(意思解释)
※ 目睫之论的意思解释、目睫之论是什么意思由文学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易放难收 | 话说出去容易,收回来就难了。 |
攀龙附凤 | 附:接触、依附。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严刑峻法 | 峻:严酷。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处实效功 | 处:办理。效:效验,效果。功:功绩,成效。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,讲究功效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喔咿儒睨 | 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打情卖笑 | 打情骂俏,指男女调情。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
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别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。 |
举足轻重 |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|
浅见薄识 | 浅见:肤浅的见解。形容见闻不广,知识贫乏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
妨功害能 |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久假不归 | 假:借;归:归还。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。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