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戴叔伦的诗 > 苏溪亭

苏溪亭

[唐代]:戴叔伦

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

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

苏溪亭鉴赏

 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《兰溪棹歌》相近。戴叔伦公元780年在(唐德宗建中元年)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,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,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,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。

 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,情是怨别之情。“苏溪亭上草漫漫”,写出地点和节候。野草茁长,遍地青青,已是暮春时节。这时的溪边亭上,“春草碧色,春水渌波”,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,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。“谁倚东风十二阑”,以设问的形式,托出倚阑人的形象。在东风吹拂中,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?这凝眸沉思的身姿,多像《西洲曲》里的人:“鸿飞满西洲,望郎上青楼。楼高望不见,尽日阑干头。阑干十二曲,垂手明如玉。”

 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?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,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。虽是眼中之景,却暗喻着心中之情:游子不归,红颜将老。“一汀烟雨杏花寒”,正是“春事晚”的具体描绘。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,料峭春风中的杏花,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,显得凄楚可怜。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,不尽的哀愁。如此写法,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,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。宋人贺铸《青玉案·凌波不过横塘路》词里的警句:“试问闲愁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,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。

  四句诗全是写景,而景语即情语,情景融浑无迹。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,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,诗韵人情,隽永醇厚。

戴叔伦简介

唐代·戴叔伦的简介

戴叔伦
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
...〔 ► 戴叔伦的诗(293篇)

猜你喜欢

江陵赠满术人

项安世

未赴成都先梦到,才逢蜀客便心亲。

江陵一见蒲居士,似向严家访阿遵。

子昂逸马图

元代袁桷

神骏飘飘得自閒,天池飞跃下尘寰。青丝络首谁收得,留与春风十二闲。

闻鹊二首 其一

王佐(汝学)

旅食京华久,年来音信疏。忽听双鹊语,暗卜岭南书。

平时兄弟间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

宋代张栻

子行日以远,我思日以长。

政或少閒暇,书来不可忘。

挽卜怜吉歹河南王

陈益稷

哲人萎矣栋梁倾,回首西风涕暗零。三世功名今古史,百年过客短长亭。

手扶红日名犹在,身就黄粱梦不醒。记取汾阳旧勋业,紫薇留种继芳馨。

赠张鲁恂

近现代许南英

曲江风度冠时俦,讲席青毡尚褐裘。云表鹏抟期直上,雪泥鸿印纪同游。

一堂弦诵胡安国,万卷琅环李邺侯。记得春江风雨夜,携尊话到四更筹。